配资资讯在线 南沙港湾街成立 广州最年轻的街道将如何打开“新局”?

  辞别2023配资资讯在线,进入2024,广州南沙的镇街格局迎来新变化——原有的“六镇三街”在行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新增1个街道,形成“六镇四街”的新格局。

  新增的港湾街道由原南沙街道管辖的8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以及黄山鲁林场、南沙示范场组成,所处的南沙湾片区,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

  南沙上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在2012年,当时原属于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北部3镇被纳入南沙区管辖,增加了南沙的发展纵深。此后的10余年里,南沙迎来一波高速发展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南沙设立新的街道并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将进一步细化各区域定位,充分激活各个镇街,抓住多重战略定位叠加下的新机遇,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

“六镇四街”,不仅仅是“加一”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南沙已谋划多时。2022年6月,在《南沙方案》印发两周之后,南沙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调整黄阁镇及南沙街道行政区划,新增港湾街道。消息一出,随即引起各界关注。

  时隔一年半,港湾街道终于在2023年揭牌成立。

  从“六镇三街”到“六镇四街”不仅仅是“加一”这么简单。此次调整更重要的是对南沙中部区域格局的重塑——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较多、产业密集,处于南沙中部的南沙街道和黄阁镇承担着较多的城市功能以及较重的城市治理任务,需要重新进行区域规划调整给区域“减负”,为南沙发展赋能。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原南沙街道南部的5个社区(红岭社区、南沙社区、蒲州社区、海湾社区、南北台社区)、8个村(鹿颈村、南横村、芦湾村、深湾村、塘坑村、大岭界村、九王庙村、东井村)及2个林场(黄山鲁林场、南沙示范场)归属新设立的港湾街道管辖;原黄阁镇南部的“四村两社”(东湾村、蕉门村、亭角村、坦尾村、凤凰社区、梅山社区)加入新南沙街道。

  调整之后,南沙街道将强化中心区的功能,充分发挥区政府驻地的地理优势,紧密对接蕉门河中心区内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规划;黄阁镇“工业核心”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强化,未来将继续围绕汽车制造业盘活产业空间,挺起南沙的“工业脊梁”;新成立的港湾街道则将承接原由南沙街道承载的滨海门户功能,更好地为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山海门,做强“蓝色动力源”。

  为何要在此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需要结合近期南沙发展背景来看。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五周年,也是《南沙方案》首阶段目标的攻坚之年。作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一,国家、省、市对南沙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国家三部委发文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广东立法为南沙放权赋能,省、市两会多次“点名”南沙……这些意味着南沙的开发开放需要再提速。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南沙各个镇街的定位再次得以明确,将进一步激活镇街层面的发展能动性,使力往一处使,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更精致、城市治理精细化打下基础。

  正如官方所言,对黄阁镇、南沙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是综合考虑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发展需要、群众需求等因素,也是推进《南沙方案》落地落实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多点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的应势之举,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历史与未来之间,新街道将带来什么?

  南沙本次区域调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新成立的港湾街道。街道位于出海口突出位置,早在唐代这里就是船艇锚泊的港湾,现为广州市主要出海口,故取名“港湾”。

  港湾街道面积共54.79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入海口旁,背靠黄山鲁森林公园。广州最早的古人类栖居于此,妈祖文化在此传承千年……

  从历史进入当下,崭新的“港湾”将为南沙及广州带来哪些新活力?或许答案已经写在街道名字里。

  融湾入海,正是这座广州市“最年轻”街道承载的历史使命。

  20世纪80年代,66岁的霍英东决定在一洋之隔的广州南沙实现其多年构想的“造城梦”——在南沙这片滩涂上打造他心中的滨海新城。港湾街道,正是“南沙梦”的起点。

  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香港中华总商会、南沙游艇会、英东中学……多个落地港湾街的项目见证了粤港澳合作的深化,也见证南沙从湾区走向世界。

  几十年过去,这份“湾区情”与“南沙梦”仍在港湾街延续。

  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南沙湾区块,是南沙与港澳合作初始之地,也是《南沙方案》确立的先行启动区。双15%的税率优惠不断吸引企业投资落户。南沙在港澳规则衔接方面有不少新的突破诞生于此,比如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同步运行内地与港澳三种仲裁模式,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通过全国首个“点对点”跨境专线服务200多个香港科创团队,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香港设立分部,并拨付了内地首笔跨境科研经费。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座广州市“最年轻”的街道正不断焕发新活力。

  在这里,城市与自然相融相生,形成山、海、城相依的格局;高速客轮直达港澳,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联通世界;科研机构纷纷落户推动南沙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南沙湾先行启动区正实现向大湾区国际滨海门户的新蝶变。

  广州海洋创新“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科研力量也在此深耕,聚焦深海、深地等前沿科技领域,推动广州加速走向“深蓝”。

  港湾街道临时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港湾街道将坚持以实施《南沙方案》为牵引配资资讯在线,勃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阵地的新活力,着力建设有品位、高品质、深底蕴的活力湾区、未来之城,用港湾力量助力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我们希望做南沙的港湾、广州的港湾、大湾区的港湾以及面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港湾。”